蓝天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蓝天文学 > 寒门宰相 > 一百六十九章 不在曲中求

一百六十九章 不在曲中求

一百六十九章 不在曲中求 (第1/2页)

这一天陈襄触动心思,喝了不少的酒与章越说了一些肺腑之言。
  
  “汉时有古文经学,今文经学之争,其中真味何哉?今文经学是董江都(董仲舒)所倡,尊孔子为素王,六经皆为孔子所作,其意就是托古改制。之后董江都以儒法合一,汉武帝依此改制,今文经学也就成了官学,在汉武帝时,不学今文经学就无法做官。”
  
  “至于古文经学在于谨守法度,他们依据孔子所言的‘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’。他们重于训诂而不章句,为何古文经学在西汉时没落,到了东汉时渐而崛起,根本在于王莽改制之败。但王莽改制说是复古,然根本在托古改制,至于东汉的古文经学兴盛,其意在守先朝制度不妄加更改。”
  
  陈襄的话,乍听起来没有来由,但章越却从中听出许多。
  
  章越道:“学生明白了,先生所言,令学生想到本朝科举文章先有西昆体,后有太学体,如今欧阳学士又崇复古,我等读书人若不从于一流派,依从考官喜好,哪怕你才华再好,文章写得再花团锦簇,也是不用。”
  
  陈襄闻言露出赞赏笑道:“说得好。那你觉得复古如何?”
  
  章越想了想道:“学生以为本朝三冗至今,乃执政太过于操切,不守祖宗制度,以至于如此。故而欧阳学士提出复古之说,不仅提倡文章复古,在执政上也是复古。这也是当初范相公的主张,裁兵裁官裁费,以恢复本朝太祖太宗时政治之清明。”
  
  陈襄一盏青红酒下肚道:“正是如此。”
  
  陈襄心道痛快,众多学生之中,真无一人章越有这样的见识。
  
  汉朝时你不学今文经学,你当不了官,在嘉祐科举,你不赞成欧阳修的复古观念,也是不行。
  
  “那你以为此法可行不可行?”
  
  章越道:“不守祖宗制度,以至于三冗至此,固然其因,但当初范相公新政,不仅去三冗,精简朝廷的法令架构,然已不可行之事。”
  
  “为何不可行?”
  
  “由奢入俭难。”
  
  陈襄点了点头道:“那要如何?”
  
  “富国之道,既在节流,也要开源。在我看来,为宰相者二者,要么为曹参,要么为商鞅,为曹参者,不变其道,为商鞅者,大刀阔斧。”
  
  “怕就怕在为了贪图事功虚名,或就为了收恩取誉,如此往往就成了阁上添阁,屋上添屋。”
  
  陈襄问道:“什么叫不变其道?什么叫大刀阔斧?”
  
  章越道:“不变其道就是在于为而不为,譬如日月之运转,运而不停就是为而不为……”
  
  陈襄打断章越的话问道:“听闻你写三字诗?被太学李直讲奏给官家了,但却中书压下来了可有?”
  
  章越道:“回禀先生,确有其事。”
  
  “如何要不要为师帮你这忙?”
  
  章越一愣想了想道:“不敢劳烦先生……”
  
  “与为师见外?”陈襄问道。
  
  章越想了一番陈襄平日的为人,于是道:“学生岂敢和先生见外,但学生早想过了,为此小事不值得如此。学生宁在直中取,不在曲中求。”
  
  “好!”陈襄大笑道。
  
  陈襄这顿酒喝得很尽兴,至于章越也陪了不少酒。
  
  章越喝了一半发现有些不对,原来这青红酒是陈酿。
  
  莫非是传说中82年陈酿?
  
  反正喝了一半,陈襄已是醉了,章越也有些不胜酒力,向师娘告辞后出门回府。
  
  章越喝了些酒,被汴京的夜风吹得微微有些上头。章越索性坐了马车回到太学。这时候酒醒得差不多。
  
  章越去太学旁书肆逛了逛,看了好几本都是古文集。
  
  自欧阳修提倡古文后,进士科里策论二场的分量愈重,科场上也兴起了‘复古’之风。
  
  章越买了本唐人写的古文,又然后再买了本《淮南杂说》,这是王安石的成名作。
  
  这是王安石中了进士后,出任扬州签判时所作。
  
  当时王安石不过二十一岁,到了扬州这等花花世界任官,哪里都不去,就是一个人猫在家里读书写书。
  
  王安石当时每日读书到天亮,这才伏案小睡片刻,等到日晒三竿了,王安石这才急忙赴府,往往多来不及梳洗。
  
  当时韩琦任扬州知州,看王安石这个样子,怀疑他每天晚上都从事‘多人运动’,于是委婉地劝了几句。
  
  王安石出来对左右道:“韩公不知我也。”
  
  后来王安石将在淮南时读书时心得编撰成文名为《淮南杂说》,此书一面世即被天下的读书人们推崇,甚至认为可与孟子并论。
  
  韩琦也知道自己冤枉了王安石,曾打算将他收入门下,又推荐王安石试馆职。这等于是一等示好,却都被王安石拒绝了。
  
  王安石在日记里这样评价韩琦,说他别无长处,除了面目较好耳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