蓝天文学

字:
关灯 护眼
蓝天文学 >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> 第270章 朱雄英的妙计

第270章 朱雄英的妙计

第270章 朱雄英的妙计 (第1/2页)

朱标监国对大明来说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,可是这次不同。
  
  以前他监国,只负责让朝廷正常运转,说白了就是处理一些常务事。
  
  大事其实还是朱元璋拿主意。
  
  这次明确要求他总揽国政。
  
  什么意思?
  
  就是说皇帝啥都不管了,一切悉听太子安排。
  
  这意义可就完全不一样了。
  
  群臣第一反应就是,莫非朱标发动政变,将朱元璋给控制起来了?
  
  但随即就将这个想法给驱赶了出去。
  
  换成别的朝代,那根本就不用考虑,肯定是这种情况。
  
  但大明朝不一样,皇帝还真有可能撂挑子。
  
  毕竟老朱也不是第一次,表露出想提前退位的想法了。
  
  身边的重臣几乎都知道这事儿。
  
  所以,反应过来之后,群臣马上就知道,皇帝这次是真的想退位了。
  
  勋贵们自然是万分不舍,他们的地位财富全来自于老朱啊。
  
  官僚集团则是心中狂喜,这老杀才终于退了,仁厚的太子掌权,我们的日子就能好过不少。
  
  不过不管心中是怎么想的,事儿还是要按照程序来办。
  
  群臣都非常诚恳的表示:大明不能没有你啊陛下,陛下你可不能舍天下万民而不顾啊。
  
  朱元璋感叹的道:“咱自4084年也就是至正十一年起兵,至今已经三十六载。”
  
  “这三十六年来,咱宵衣旰食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……”
  
  “幸赖诸臣公齐心协力,咱大明方有今日盛况……”
  
  “但咱也累了,想歇歇了。”
  
  “以前咱怕太子年幼无法担当重任,不敢有所懈怠……”
  
  “现在他已到壮年,且这么多年来协助我处理朝政未有失误。”
  
  “上能孝敬父母,下能友爱兄弟,外能得百官之心……”
  
  “咱很欣慰,终于可以放心的歇歇了。”
  
  这话可以说是情真意切,不少官吏都深受感动。
  
 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,朱标正式开始监国。
  
  但大家都把握不准,朱元璋到底退到什么程度了。
  
  所以第二天,照样有许多奏疏被送到了他那里。
  
  朱元璋看都没看,全部送到了东宫,并严令以后不许再将奏疏送来。
  
  并且还拒绝了所有的觐见请求,只有徐达、汤和等老臣才能见到他。
  
  这其实是一次很正常的试探。
  
  大家先要知道朱元璋的真实心意,才能确定以后如何自处。
  
  如果他将这些奏疏留下了,那就说明他并未真正放权,大事还要找他汇报。
  
  现在他看都没看就弄走,还严令以后不许送,还拒绝所有觐见。
  
  就说明他是真的彻底退,以后除非有天大的事情,一般都不用再来找他了。
  
  群臣心里有了谱,做事自然也就有了分寸。
  
  接着大家都将目光看向了朱标,等待着这位太子殿下会如何做。
  
  按照正常情况来说,朱标这会儿应该以求稳为主。
  
  不求有功,但求无过。
  
  这么做一来是安皇帝的心,你看吧我不会胡来的。
  
  二来是安群臣的心,大家放心干活,我不会动伱们的。
  
  三来也需要时间熟悉政务,以免贸然出手反而坏了大事。
  
  等过上几个月,彻底稳定下来之后,再按照自己的心意,一点点对国政进行调整。
  
  但朱标就是朱标,不同于任何一个太子。
  
  他一上来就直接下达了几条政令,而且还都是和军方有关的。
  
  说白了,他一上手就先动了兵权。
  
  他先是下令,北部边军收缩兵力,严加防范北元南下劫掠,且无令不得擅启边衅。
  
  这可以说和朱元璋的主动出击策略完全背道而驰。
  
  文官集团自然非常高兴,大明是时候休养生息了。
  
  但武将和勋贵集团却出现了不小的微词。
  
  倒不是他们不满意朱标,就算朱元璋突然这么做,军方也会有意见的。
  
  不打仗我们靠什么立军功,我们靠什么封妻荫子?
  
  靠国家给的俸禄,我们几时才能发财?
  
  当然,他们更担心的是,国家是不是从此就刀兵入库、马放南山了。
  
  真要如此,他们军方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。
  
  这是涉及到根本利益的事情,不是针对朱标。
  
  就在这时,徐达、蓝玉、冯胜、傅有德等统帅,纷纷站出来表示对太子的支持。
  
  这些大佬出面,军方和勋贵马上就老实了,政策顺利执行。
  
  亲眼目睹了此事,陈景恪感叹不已。
  
  但凡换一个太子,都不会在刚掌权的时候就先对军方下手。
  
  可他是朱标,所以他做了,而且还非常顺利的就做成了。
  
  “看到了吧,什么叫威望,这就是,你要和殿下学的还多着呢。”
  
  他如是对朱雄英说道。
  
  朱雄英没好气的道:“那是我爹,我不比你了解吗?”
  
  然后他凑过来说道:“我考虑了一下,教化百姓之事不能通过学政。”
  
  他说的教化百姓,是和前朝做对比,让百姓知道大明的好,以增加归属感和认同感。
  
  陈景恪疑惑的道:“哦,为何?不通过学政,你准备怎么做?”
  
  朱雄英说道:“你想啊,普通百姓有几个能读的起书的?”
  
  “我们从学政入手,能看到这种对比的,还是只有读书人群体。”
  
  “百姓照样看不到,又有何用?”
  
  “总不能让学子们去乡村给百姓们上课吧?”
  
  啧,古代版读书人下乡?
  
  算了,还是别搞了。
  
  陈景恪也觉得很有道理,就问道:“确实如此,那你觉得该怎么办才好?”
  
  朱雄英说道:“从军方入手。”
  
  陈景恪失笑道:“你不会准备让军人去教育百姓吧?”
  
  朱雄英很认真的说道:“你听我慢慢说……大明没有预备役制度,这一点你是知道的。”
  
  陈景恪颔首,预备役在东汉以前是很常见的制度。
  
  百姓农闲季节接受军事训练,平时是维护地方治安的主要力量,有需要可以直接招募入军上战场。
  
  后来光武帝刘秀废除郡国兵和兵役制,改为募兵制。
  
  募兵就是拿钱当兵,于是就出现了以当兵为生的职业兵。
  
  有了职业兵,预备役就成了非必要的东西,也跟着被废。
  
  后来的朝代,有的继续采用预备役制度,有的没有设置预备役。
  
  大明也没有预备役,为什么呢?
  
  一开始朱元璋采用的军户制,兵皆从军户出,也就没必要再从普通百姓里搞预备役了。
  
  

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热门推荐
黄昏分界 都市极品医神叶辰夏若雪 傅廷修孟宁 李辰安钟离若水 陆长生叶秋白 长夜君主 天人图谱 末日乐园 被退婚后,我诗仙的身份曝光了李辰安钟离若水 柯南里的捡尸人